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147篇
工业经济   97篇
计划管理   541篇
经济学   342篇
综合类   481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220篇
农业经济   233篇
经济概况   2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51.
交通运输是支撑城市活动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无论是铁路设施还是公路设施近些年来都实现了新的飞跃,多地的交通运输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本文在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计算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指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以期为政府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海洋休闲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的休闲需求,推动了渔区的经济发展,逐渐成为海洋经济的活跃领域。与此同时,海洋休闲渔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也同步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向更高层次迈进。本文旨在从海洋休闲渔业的属性和海洋文化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其发展困境,探讨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渔业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以此寻求海洋休闲渔业的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3.
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休闲农业在促进产业融合、带动过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章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南京市休闲农业的资料、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法确保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的真实性,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法分析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差异,相关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京市6个区的最临近指数均小于1,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其中浦口区的分布密度最大,为0.035个/千km~2。休闲农业分布与地区GDP、农业产值、旅游发展水平显著相关,与产业结构、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关,但不显著,说明目前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产品仍有提升空间。[结论]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需要基于休闲农业资源,差异化发展,同时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服务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完善休闲农业相关政策,耦合侧供给改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4.
文章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入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水平及各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两两间耦合阶段与协调类型,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西南部土地利用效益高于东北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其中大庆与哈尔滨经济、社会效益居于首位,黑河与牡丹江生态效益最高;(2)黑龙江省生态-社会效益耦合协调强度大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低,多数城市处于拮抗耦合,仅伊春与黑河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低水平耦合;(3)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协调程度整体高于东北部,其中仅哈尔滨与大庆土地利用效益为协调状态,其余城市均为失调。  相似文献   
55.
针对多层微波集成电路设计的微带线层间互连问题,介绍了垂直通孔互连、垂直带条互连和层耦合过渡互连三种高性能的互连方法,并且采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这三种互连结构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垂直通孔互连和垂直带条互连在0.1~25 GHz的频宽范围内,回波损耗S11<-20 dB,插入损耗S21>-1 dB,互连性能优良,而层耦合过渡互连在20~68 GHz内回波损耗S11 <-20 dB,插入损耗S21>-1 dB,具有在毫米波频段实现互连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form of reinsu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insurer when he decides to cede part of the loss to two reinsurers, where the first reinsurer calculates the premium by expected value principle while the premium principle adopted by the second reinsurer satisfies three axioms: distribution invariance, risk loading, and preserving stop-loss order. In order to exclude the moral hazard, a typical reinsurance treaty assumes that both the insurer and reinsurers are obligated to pay more for the larger loss. Under the criterion of minimizing value at risk (VaR) or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 (CVaR) of the insurer's total risk exposure, we show that an optimal reinsurance policy is to cede two adjacent layers, where the upper layer is distributed to the first reinsurer.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results, we derive explicitly the optimal layer reinsurance by assuming a generalized Wang's premium principle to the second reinsurer.  相似文献   
57.
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分析往往关注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它们在最优增长路径上的动态分配过程,一般很少考虑产业依赖的资源与产业发展中环境诸要素(如衰减能力、环境本底值等)的背景条件不同而引发的耦合产业结构和规模的问题[1-14]。本文主要对基于资源消耗和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耦合产业系统的最优化增长路径上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刻画和模拟实证。数值模拟显示,对于可持续的耦合产业系统长期发展而言,两个产业的结构和规模将随着环境诸要素动态变化,随之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损害也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资源的消耗水平、耦合产业中各子产业的发展结构、环境条件将影响到耦合产业系统的最优增长路径,在特定的情况下将出现类似于Kuznets曲线性状的拐点。  相似文献   
58.
于景洋 《商业研究》2005,(11):198-19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建立一整套的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基于共同职责和协作分工的考虑,这些法律制度必须形成如织的体系,以发挥整体功效。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坚持社会义市场经济规律性与主观规制性相结合、鼓励市场交易与维护交易安全相结合、体系妥当与技术精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9.
论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合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进 《旅游学刊》2005,20(4):14-17
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合同属于行政合同,首先具有公法性,同时也兼具私法的特征,公法原理和部分私法原理均是其存在的法理基础。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合同的基本内容必须体现它的法律性质,在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的基础上,将公共利益与被特许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相统一,依据经济利益平衡原则来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60.
旅游规划需要新理念--旅游规划三议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03,18(5):41-46
为了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我国旅游规划工作能够沿着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旅游规划的编制迫切需要理念的创新。本文从“新理念是发展的需要”、“进步带来的挑战”、“旅游概念是旅游规划的核心”三个层面,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着重阐述了应对挑战寻求突破的学术基础,并进而阐释了作者本人有关“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创新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